
Day 5:孟加拉国国民议会中心-路易斯·康
1962年,孟加拉国还未独立出巴基斯坦前,巴基斯坦启动了国民议会中心规划。路易斯康受邀设计这栋综合体,期间经历了孟加拉国独立变故,建筑在1982年,也是在康逝世7年后方才建成。
建筑四周环水,高110米,没有人作为参照,建筑从照片上看起来并不高,猜测原因是康在设计水面时完整考虑了建筑立面高度和水面距离的比例关系,使建筑立面、水、天空、环境具有比较好的比例关系,以展现国民议会中心的神圣性。
建筑立面中轴对称,这也是Day2~Day4这三天抄绘路易斯康建筑后察觉的一点,路易斯康生平最重要的几个建筑,都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这是他一生践行建筑神圣性的写照,除一些住宅建筑外,他始终力图将建筑打造为教堂般的建筑。建筑立面由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组合而成,展现人们心中最朴素、简洁的美,这些图形也适合用混凝土、砖等材质表达,建筑的形式美与材料的逻辑共通。据说立面元素源自于班加利文化,康对其进行了符号化,但我没能从网上找到班加利文化的相关信息。
从照片上看建筑内部空间复杂,掏空的墙面、楼梯、圆形花窗等元素互相组合、搭接,但建筑平面延续了康一贯的简单、高效手法,四个形状各异的大楼和四个方盒子围着一个八边形中央区,这种围绕型布局有拥簇核心地位之意,符合国民议会中心的规划理念。中央区是议会厅,天花是八边形的混凝土板,边上开弧型天窗,天光从窗内泄下,既满足了议会厅的采光要求,又体现了建筑的民族性与庄严性。这座做法在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耶鲁大学美术馆都有出现,康对三角形、四边形、八边形、圆形都进行了尝试,取了了不错的效果。
建筑材料延续了一贯的高水准,康注重材料美学,喜欢混凝土与砖,并懂得发挥他们各自的特性。砖墙开洞处采用连续的拱券形式,康创新地在砖券的两个起点处设置了一个白色混挺土梁,梁左右两端呈梯形,以平衡砖券的横向侧推力。结实沉稳的混凝土是权利的象征,混凝土墙面增加了横向、竖向划分的接缝,接缝较宽,外立面观感较好,推测是因为建筑体量过大,不作分割建筑会给人较强的压迫感,但墙面分缝使室内空间略显凌乱,个人喜欢更纯粹的立面效果。
孟加拉国民议会路易斯康建筑神圣性的一次波澜壮阔的实践,也是他一以贯之设计手法的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