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 7:金贝儿美术馆新馆——伦佐·皮亚诺
路易斯康的建筑抄绘暂时告一段落,昨天搜索金贝儿美术馆发现它于2013年扩建了新馆,这次是由伦佐·皮亚诺操刀。趁昨天知识还热乎,今天抄绘这一栋建筑,乘这股东风,接下来几天将会进入伦佐·皮亚诺专题。
金贝儿美术馆是现代建筑史的瑰宝,但由于停车交通不便,很多人选择从康设计的后门进入参观,人们不能从西侧入口的轴线进入,这显然与康的设计相悖。建成40年后,展馆展品已经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设计容量,同时缺少现代博物馆常备的教育、大型报告厅等功能,业主决定对其进行扩建。
扩建工程选址原场馆西侧,康的作品珠玉在前,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既尊重既有建筑,又保证自身特色?
皮亚诺首先延续了原建筑的轴线关系,同样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南北两侧为展厅,中间为大厅。两侧展厅前部出檐,设置灰空间,大厅内侧凹进,与康的设计手法一脉相承。建筑地上共一层,地上部分体量和高度与原建筑相当,形体互相呼应。
在建筑构图上,横向划分的屋顶、竖向单元划分的侧立面、水平方向延伸的正面都是在向康的原作致敬。建筑平面复刻康的原建筑,两条处于同一直线的对称楼梯直通地下报告厅,顶部架有走廊。
建筑材料延续原建筑玻璃、混凝土及木材料。但相比康的混凝土为主,玻璃取代了混凝土占据了主导地位,建筑立面轻盈、空灵的效果主要来自于这种材料。皮亚诺是高技派大师,与康一样善于发挥材料的原始特性,善于创造新结构。他将木梁、玻璃、光伏板、百叶窗组合,创造了一个复杂的屋面系统,使展馆内的光变的可控。
金贝儿美术馆是路易斯康对光的理解的集大成者,皮亚诺同样在这栋建筑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康讲求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光是被选择性地引入用以服务建筑的神圣性需要。而皮亚诺作为高技派大师将光认为是服务与建筑技术的一部分,他的措施包括四周挑出的飞檐隔绝照射进幕墙的阳光,使展馆内部不至于过热;屋顶光伏系统为建筑节能供电;百叶系统灵活控制展馆的进光量;屋面种植保证建筑有较强的隔热性能以及满足光敏展品的展览需要。这些都是他对利用光的思考,契合它一贯的设计风格。
从这个作品可以看出,皮亚诺是敬畏康的作品的,“保持距离,无所畏惧”是他对这栋建筑的定位。从中既能看到他对原建筑的尊重与回应,又能看到它自身个性的表达。该作品虽然不是皮亚诺最出名的作品,但是协调既有建筑的优秀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