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 14:路易斯威登博物馆-弗兰克·盖里
二战以后,以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建筑流派跳出传统现代主义框架探索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他们越来越关注人这一建筑主体的需求以及建筑的社会意义。
弗兰克·盖里是当今世界最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建筑师,作为解构主义的先锋建筑师,他引入了全新的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一次次突破建筑设计的边界,为当代建筑创作带来了全新思路。
今天抄绘的建筑是盖里设计的位于巴黎的路易斯威登博物馆。建筑筹划了20年,建设长达6年。
建筑由十二片巨大的玻璃帆包裹而成,形成整体向前的动势。玻璃帆由数千片玻璃组成,造型各异,盖里称其为冰山,灵感来自与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常见的玻璃温室花园。从不同角度观察建筑,它随着时光流逝与光的变幻而演变,创造出一种转瞬即逝、变化不定的印象。如同大自然一般,凌乱却又有序。

最近苦学Rhino建模,对造型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盖里也是恰到好处。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位建筑师将曲线运用的出神入化,一位是扎哈,另一位是盖里。扎哈讲求建筑的逻辑,以性感、流畅的曲线得名;而盖里则更为感性,就和他的建筑草图一样,凌乱、无序,没有章法的笔触确蕴含着他对美学的思考。草图是概念的第一步,盖里十分重视建筑模型推敲过程,路易威登大厦前后迭代了约60个模型,最终得到这个异想天开的造型。在长时间的推敲过程中,计算机建模反而变成了实现想法的一个过程,它很重要但却不是关键一步。


现代的材料和超现代的建筑手法并没有抹除盖里对文脉的思考,玻璃温室的形象致敬了法国的历史与文化,建筑建立在新旧城的交界,隐匿在一片森林公园之中。盖里成功找到了新旧文化的契合点,创造了不同的角度看巴黎的方式,就好像毕加索的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会、不同的含义。
这栋建筑符合盖里建筑给人的一贯印象——模糊人工与自然的界限。盖里用其大胆的创造力一次次拓宽设计的边界,延伸了建筑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在盖里的启发下,建筑的边界不再是简单的几何体拼接,诞生了无限种可能。在这样角度迥异的作品面前,建筑平面、形态的抄绘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启迪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