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7:朗香教堂-柯布西耶

距离上次抄绘隔了很久,还是决定重新捡起来,给内心一片安宁。

它是柯布西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1955年建成以后,柯布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是我长久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建筑作品“,也是一个以我目前水平与阅历评价不了太多的建筑——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首次开放
朗香教堂首次开放

安藤忠雄早前游历欧洲,对朗香教堂发出了这样的惊叹:”我满怀期待穿越礼拜堂大门,却被眼前背叛了我的想象的、堪称暴力的激烈空间完全震慑住,好一阵子都说不出话来;排除了所有水平、垂直的线条,毫不掩饰灰泥墙饰质感的粗犷雕塑;满溢在不规则平面形状内部空间如洪水般的光;朗香教堂的一切,都颠覆了当时我对建筑的常识。“这座建筑直接影响了安藤后续众多作品。

朗香教堂模型与草图

朗香教堂(Chapelle Notre Dame du Haut)位于法国一座叫做“朗香”的小镇上,曾经是著名的宗教朝圣地,原有教堂在1944年战争中被炸毁。1950年阿兰·高提耶神父委托当时的无神论者柯布西耶设计这座教堂。柯布提出目标创造一处“静谧、祈祷、和平与喜悦”场所的愿景。此时柯布已经完成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诸多作品,其理性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已经广誉世界。

从山脚看向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拥有奇异的大屋顶、无法言喻的建筑外立面、神秘的室内空间……在柯布的作品里它完全是出格的建筑,它在当是不仅被宗教界视为异类,同时也在建筑评论界得到批评。

朗香教堂与环境

同样的,在再学习这座建筑时聊一些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点。首先是标志性的大屋盖,它的灵感来自柯布在海滨捡到的蟹壳,由两层间隔2.26m的混凝土组成,支撑在墙体的16根柱子上,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声学效果,还是一个集水器,将收集到的雨水注入蓄水池中,同时还为建筑创造了神秘的光影。

整个建筑墙面和屋面一样是扭曲的,共同组成了一个自然的建筑形象,像动物的耳蜗一般,聆听上帝的声音。建筑的四向立面并不随心所欲,它完整回应了建筑所面对的四个环境。

首先是南立面,南立面面向上山的路径与峡谷。墙体与采光井向内卷曲,回应对面的峡谷形象,中间是柯布亲自绘制的彩绘旋转门。作为受光的主立面,柯布在上小下大的墙体上自由开设大小不一的窗洞,窗洞里设置彩色玻璃,光透过玻璃再经过精心设计的喇叭状窗洞洒进室内。

东立面直接朝向孚日山脉,拥有开阔的草坪和视野。起翘的屋面创造的灰空间用来容纳室外祭坛,草坪最多可容纳1200人。立面上细小的孔洞将光引入室内,墙面后背是室内主祭坛,让圣母像包裹在星光中。
室外祭坛及草坪

西立面可以俯瞰索恩平原,屋面的雨水通过导雨管汇入水池,再导入山里。

西立面及导水管

北立面相对简单,由两个隆起的天窗形成主视觉效果,回应北侧的峡谷环境。萨伏伊别墅里出现的彩色门扇放置于室外楼梯连接的两个功能房间处。

北立面及采光天窗

来到建筑室内,柯布充分利用山势,建筑地坪由西向东抬高,逐步通往东侧的室外草坪。光从屋面与墙体之间预留的10cm间隙中渗出,屋顶仿佛悬浮在空中,既消解了屋面的厚重又为室内空间增添了神秘感。圣坛的光线从方窗洒下,增加了仪式的神圣性。
礼拜堂室内与悬浮的屋顶
圣坛与光

同样的对于光的利用还出现在建筑标志性的三个采光井下,他们分别是教堂的主、早、晚三个礼拜室。主礼拜室采光朝北,以安静的方式对话自己;早礼拜室采光窗开向东侧,反射初升的太阳光线;晚礼拜室则朝向西侧,接受下午的夕阳余晖。光从采光井射入,经过粗糙的曲面混凝土反射,形成柔和的顶光,仿佛从天国洒下的圣光。

主礼拜室光线

早礼拜室光线

晚礼拜室光线

此外,我注意到,抬起的屋面与楼板、喇叭口形的室内平面以及粗糙的混凝土材料与现代剧院声环境处理方式高度契合,虽未实地探访,我猜测朗香教堂室内应该有非常优秀的声学环境。

抄绘之前本以为朗香教堂只是柯布西耶的众多优秀代表作之一,深度学习才明白它从设想到实现的伟大与超前,直接影响了未来众多建筑师与流派。50年后,高技派大师皮亚诺对其周边进行了规划改造,以最谦卑的建筑姿态提升了朗香教堂的旅游接待能力,足以说明这座建筑的重要意义。

皮亚诺的规划方案草图

PS:伟大的建筑师好像都有教堂作品,如果在职业生涯能设计一座教堂以及一座不一样的桥,那真的就没有遗憾了。






IMG 3047
IMG 3046

IMG 3045

留言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